今天2022年 08月 01日 星期一,欢迎光临本站 湖北知青联谊会 

知青党员

北京知青的杰出代表——邵明路

文字:[大][中][小] 2022-07-25    浏览次数:    

北京知青的杰出代表——邵明路
来源:政协办 作者:翠屏花 日期:2020年03月26日   
李 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两千多名朝气蓬勃年方十七八岁的北京知青,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告别繁华美丽的北京城,来到丘陵遍野、沟壑纵横、毛驴驮水牛耕地,煤油点灯粗布衣,吃的是粗面馍,住的是土窑洞的陕北延长农村插队落户。
来到延长后,广大知青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白天大干,晚上夜战,吃着窝窝头,睡在土炕席。艰苦的环境,一致的目标,平等的地位,友好的交往,忘我的劳动,使他们的生活欢畅而充实。在生产劳动中他们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到了不少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生产技能。许多知青,经过劳动锻炼后,带着同人民群众建立的深厚情谊跨入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担负起重要职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不少知青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先进模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职位,做出了显著成绩。
邵明路同志就是这众多知青中的一位。他为人正直,作风过硬,铁面无私,大义凛然,敢想敢干,雷厉风行,对革命工作满腔热忱,身上有一股冲天的干劲和忘我的拼命精神!
一九六九年三月,他来到延长县安沟公社东方红大队插队。两年后,组织安排他到交口公社工作,不久担任了公社党委书记。在交口工作期间,他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填沟打坝造良田,同农民一起挖土方、抗石头,一起吃一起住,成年累月地忘我劳动,被群众喻为“铁人——邵书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带领群众建造的基本农田如今在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生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交口人民深受裨益。
邵明路为人耿直朴素节俭,表里如一,不畏权贵。据和他一起在交口工作过的同志讲:一次县委书记陪省水利厅厅长和专家来交口公社检查工作。吃饭时他让省地县的领导和公社干部一同吃大灶的小米稀饭、窝窝头。只给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高级工程师一个人另炒了两个鸡蛋。
邵明路对领导对群众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70年代的农村到处都是白天大干,晚上夜战。他所在的交口会战工地是干部农民同上一个灶一个标准严要求。他规定平时干部群众不准在街上闲转,如有发现,立即到会战工地接受劳动教育。一次延川县圪台公社的几位农民来交口街上赶集,被发现后,他责令民兵小分队带上这几位农民在会战劳动教育了一天。在甫儿村大坝工地上,由于白天晚上连续不断地和群众一起鏖战,使他的身体极度疲倦,但他始终坚持战斗在工地第一线,走在群众的最前边,带头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一次夜战结束后,他又和几个领导干部接着开起了会,直到深夜还没顾上休息,第二天早上比往常迟醒了十几分钟,为此他写了书面检查,让广播员程宝英在公社广播站连播了三天。又一次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天已下着大雨。当时正是汛期,邵明路指挥修建的交口碾义沟大坝工程正在关键的建设阶段。他决定冒雨连夜回交口,县上领导劝他在城里住一夜,明天再走,被他婉言谢绝。就这样他冒雨步行向距县城110华里的交口碾义沟赶,沿途要翻几座山,路过崖头村涝池时,由于天黑,加之他是近视眼,池水一下子淹到了胸部,他毫不畏惧,顺势往前游,到了对岸,歇也不歇继续往前赶,当到达碾义沟大坝工地时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马不停蹄紧接着又投入到指挥大坝的防洪抢险战斗中。会战中一连5天5夜没睡觉,许多干部和农民都是手中拿着干粮正吃着便睡着了,而他还坚持在一线指挥。经过干群的拼命奋战,终于使大坝安全渡过了险期,提前竣工投入使用。
邵明路当官是个抗硬官,能为群众说话,敢为群众做主。1974、1975年正是全国各地大讲比交贡献粮的高潮时期,当时他和公社一班人,把交口公社的粮食产量、人口、种子、公购粮任务认真计算后,发现交口公社再没有余粮。因此他果断提出,“交口不交贡献粮!“为此,地、县领导多次做工作,催逼他交粮。县委书记曾威胁说:”如果不交贡献粮,就撤你的职!“邵明路说:撤职也不交!最后事情直弄到省上,省上派人来交口检查核实后,认可了邵明路坚持的这个理,这才平息了这起有名的“抗粮事件”。群众为他拍手叫好!
邵明路在公社任书记的几年中政绩是十分突出的,当时交口各村都筑建了防洪淤地坝,光高度在20米以上的大坝就有12座。坝地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发挥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历史事实证明在陕北丘陵沟壑区,打坝造良田,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这条路是十分正确的。他倡导的以片会战逐村轮流造林,明确管护措施的做法,一致被后任的乡镇领导所沿用,受到了后来在延长工作的许多县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高尚的品质,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使他在群众中竖起了崇高的威望,交口群众非常拥护他、爱戴他。
八十年代初期,邵明路同志调回延安地区行署工作,之后他决定弃政从教,在延安师范任教二年后又决定经商,随后便去香港办起了房地产开发公司,总部设在香港。目前他在北京、上海、深圳、加拿大、菲律宾等地开有8个分公司,总资产达数亿元。
邵明路同志慈善爱民,思想高尚。他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奉献。致富后他决心要把大部分资产用在祖国的公益事业上,为此他特地在中央党校高薪聘请了一名叫柏铮的高级教师到他的公司担任公益事业处处长,专门负责公益工程的施工建设。
身在异乡为巨富的邵明路,没有忘记他曾生活、战斗过的第二故乡延长县交口镇,没有忘记他领导过的交口人民。一九九五年,他把给祖国大陆的首次公益事业投资点,毫不犹豫地定在了他曾当过公社书记的——延长县交口镇。在交口镇建起了一所具有国内领先水平,50年不会落后,拥有一流教学设备的光华中学。从而向交口人民献上了一颗赤诚的爱心。
该校总投资1236万元,建筑群占地4万平方米,学校似怀抱状的单层教学楼和附设供学生住宿的80孔新崭崭的石窑洞,在当地构成了一道令人驻足忘返的风景,学校设有18间常规教室,6间实验室,10间教研办公室,其中包括一个(30台电脑)计算机室和一个有56个座位的语音教室。可供900余名学生就读,学校现有教职工43名,在校学生518名。邵明路从事助教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为当地培养人才。他立足于提高交口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光华中学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聘请全国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原北京第80中学教师范淑娟同志为学校顾问。光华中学在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对教职员工实行全员聘任。并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分批派送到北京的一些重点学校去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多年来,光华公司员工不断开展募捐活动,全面支持着光华中学的发展。
邵明路同志投资创办的光华中学不但有了一流的“硬件”教学设施,也有了连续不断的“软件”建设,使学校没有成为“一条腿走路”的巨人,而得以全面均衡的发展。学校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和教学方面正由原来的全县倒数第一名,跃居为中上等水平。学校在实行素质教育和进行文明校园建设方面,已走在了延安市的前列,近年来,光华中学多次被延安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
延长县交口光华中学自1999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以来,邵明路所领导的光华公司一直没有结束对她的投资建设,公司在每年投资30万元支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还投资200余万元对交口镇的中心小学和所有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进行彻底改善,以保障光华中学能有优质的生源,促使其在今后的三年、六年、九年内能分别进入延安市、陕西省直至全国优秀乡镇中学的行列。
邵明路是北京知青中的楷模,也是延长人民心中最崇敬的人。延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北京知青,延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邵明路同志!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在线客服

QQ咨询1750658466

咨询热线:26627852